胶南鑫科降阻剂

几何法解决保护区的防雷问题

发布者:鑫科方正降阻剂厂  发布时间:2015/4/24 8:58:36
用几何方法来解决保护区的问题是基于这样一种概念,闪电进展到某一点时,如该处的避雷针构成了一个入地的最短通道,则雷电将优先打在避雷针上而不打到地面上。从多高距离上可以发生这种雷击的问题可用简单的几何学算出.富兰克林(1767)早就想到这一点了。他把这一临界高度称为"问击距离",这是在本书中将一直肉现的名词。
普里斯(880)好像是首先使用几何法的人,他研究了一支垂直避雷针周固的电场分布。他总结说(那时还没有我们现在关于先导放啦的认识),闪电可以从离地面和避雷针一样高的地方,水平地打到避雷针的顶瑞。他的结论是:
“因此避雷针的
接地模块可保护一个圆锥形的空间,其高等于避雷针的高度,其底面为半径等于针高的圆,其边长等予以针离为半径的圆周的四分之一。”
这个保护区域在图2中为圆锥体AFG.
这个建议看来再次被后来的研究人员忽视。随后,根据法国物理学家拉科菌首先推演出来并被洛奇(1892)引用的论点,皮克(1926)假定闪电是由云中某点"打"下来的,所以保护比应随"避雷针高度比"而变化.为了实用的目的,他推导出的保护比在3至4之间,这个数值要比图2中所显示的大得多。
最全面的几何法研究工作要归功予施韦格(1938),他对这个课题写了一本书,他得到了普里斯在半个世纪以前所得的同样结论。
1-2-3模拟试验
富兰克林在注意到雷电放电和电火花之间的几点显著相似之处以后,创制了避雷针。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早期的实验家们通过把撞地的梯形电极放在组成长间隙的另一电极之下,看棒的底部周围哪些面积不受雷击的方法,来探求避雷针的吸引作用。
皮克和德布洛伊斯傲的实验属于这许多实验研究工作中的第一批。他们使用了交流和单极性的报董事电压.一当现代的冲击电压发生楞成为标准的试验设备之后,研究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鲁ICP备05012371号| Email:qdxkfz@163.com
Copyright 青岛胶南市鑫科方正降阻剂厂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32-86169362 13606489513
传真:0532-86164486 地址:胶南市大场胜水路43号